今年,我市召开了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全市范围内吹响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号角;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朔州市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朔州市旅游接待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推进旅游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具体情况及做法如下。

一、2017年朔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2017年,全市旅游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增长、三个推进、四个提升”。

(一)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主要指标和产业规模增长迅速,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是主要指标增长迅速。2017年1-12月,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214.64万人次,同比增长28.93%,旅游总收入203.94亿元,同比增长26.9%,增幅位列全省第六。二是产业规模增长迅速。2017年,省政府在右玉县设立了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怀仁县金沙滩影视体验基地正式启动,陆续拍摄《大破天门阵》等三部电影。应县木塔、生态右玉、广武长城、金沙滩、杀虎口、崇福寺等旅游景区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受到游客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全市星级饭店旅游服务设施完善齐全,新增2家出境旅行社,评选出“十佳金牌导游”,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效提升。

(二)旅游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工作、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同步推进显成效。

一是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2017年,主要抓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项目。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全年共完成22座旅游厕所的建设工作;开通了入朔游客联通短信提醒服务;在全省率先推动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产品打造、业态创新、精准营销奠定了基础。二是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旅游景区景点改革创新方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由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了三次推进会,并印发了实施方案。2017年6月底前,朔州市纳入改革创新的11个景区景点基本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为下一步引进战略合作者、实现景区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打下基础。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2017年3月,州市旅游局更名为朔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各县(区)“撤局建委”工作已基本完成,进一步充实完善旅游综合协调职能平台公司组建方面,目前,《朔州旅游产业投资公司组建方案》已经完成,并成立公司组建筹备组三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市旅发委制定了2017年乡村旅游扶贫行动计划和旅游企业对口帮扶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景区帮扶右玉县是重点。目前,右玉县在推进各项创建工作的同时,注重区域旅游扶贫规划,不断加大对杀虎口、马营河、樊家窑等帮扶村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的投资开发,按照就地就近、共建共享原则,采取安置就业、提供摊位等方式带动了贫困户人口脱贫。企业帮扶平鲁区明海湖旅游开发公司是典型。今年,明海湖旅游开发公司先后赞助大河堡村2.5万元,安置50名村民、大学生在景区打工,并定点采购莜面、鸡蛋等土特产3万元左右。

(三)旅游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四个提升

一是旅游规划设计的指导性、操作性、落地性提升。近年来,全市共完成规划20多部。市、县两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全面完成,重点景区概念性规划、修建性详规大部分已完成。2017年,《右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评审;同时,编制完成应县跑马梁景区,右玉县杀虎口风景名胜区、马营河村、樊家窑村的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同时,聘请我市旅游专家顾问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张世满教授团队,对全市长城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包装;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中交一勘院对沿长城旅游公路及沿途旅游服务设施进行规划。总体来看,朔州市旅游景区先建设、后规划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扭转,旅游规划由概念设计进入了落地实施阶段。二是旅游产品业态丰富提升,成为产业发展新生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旅游全面推进。2017年,全市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亿元。建设了南邢家河村风情小镇、神头镇玫瑰花基地、青钟村芍药花基地和南榆林乡杏廊基地,开发了大河堡村影视基地和明海湖、鲁沟村等乡村游生态观光项目,完善了寺儿沟村、黄土嘴村、北楼村等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右玉县马营河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俨然成为美丽乡村的代表。自驾旅游形成气候。自驾游成为朔州旅游新常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通过全国旅游车船协会、亚欧自驾游俱乐部等机构组织的来朔自驾游车辆平均每年可达1000余辆,5000多人次。特别是,今年我市实施旅游接待奖励办法以来,自驾游客比重明显提升,旅游地接业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亲水旅游成为亮点。以东榆林水库、神海湿地公园、神水桑园生态欢乐谷为代表的亲水旅游景区成为朔州休闲度假旅游新亮点。体育旅游逐步兴起。右玉县投资2亿元建成以赛马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玉龙文体产业园,引爆体育游热潮。产业文明旅游独树一帜。中煤平朔集团利用4万亩复垦土地,打造生态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成为我市工业旅游的一大品牌。红色文化旅游亮点纷呈。“右玉精神”为标志,全境右玉游高潮迭起;朔城区塞北革命纪念馆、平鲁区李林烈士纪念馆日渐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三是旅游宣传促销创新模式亮点频现,品牌形象有所提升。传统媒体方面,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山西卫视等黄金档栏目上宣传推广。新兴媒体方面,加强网络宣传推广,建设完善全市旅游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和“朔州旅游”微信服务平台,大容量、快速、高效地宣传朔州旅游。走出去方面,每年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组织的各类旅游宣传推介会余场,向国内外推介朔州旅游。请进来方面,举办了世界旅游小姐大赛朔州选拔赛、朔州老城文化旅游宣传季、怀仁民俗文化旅游节、右玉西口风情文化节、右玉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朔州冰雪旅游季等大型活动以及吉庄旅游文化节、青钟村昭君文化节、神头第二届情满中秋赏月文化节等乡村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注重实效,极大地宣传推介了朔州旅游形象与品牌。会展活动方面,今年陆续召开了朔州旅游招商引资推介会;组织了“5.19中国旅游日”和“9.27世界旅游日”旅游宣传咨询活动;举办了2017年朔州市旅游推介会暨旅游产业发展专家研讨会;组织参与了亚洲粉煤灰协会年会、“两岸四地”摄影家朔州长城采风等多项活动,推动朔州旅游影响力明显提升。创新宣传方面,开行“朔州号”旅游列车,开展了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口号、形象标识、微视频有奖征集活动。此外,积极组织参加2017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申办活动,获得竞演主场优胜,取得了好的宣传效果四是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旅游市场监督检查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旅游市场检查共62次,出动检查人员235人次,联合检查20次,检查企业144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旅游企业2家。投诉处理方面,今年共处理旅游投诉36起,下达旅游投诉调解书2份,实现了旅游投诉处理工作“双满意”目标。旅游人才培养方面,举办了导游员、讲解员培训班全市旅游质监培训,通过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了良好的朔州旅游形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的旅游业经过政府主导扶持和社会共同努力,在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毋庸讳言,我市旅游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业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同时存在。2018年,要围绕“一条主线”,培育“一个主体”,做好“八项工作”,力争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总人数两项指标至少增长25%。

第一,围绕“一条主线”,即“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一是建设右玉龙头景区。大力推进右玉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打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绿色生态样板景区,成为带动全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龙头”。二是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产业。重点开发建设以桑干河、苍头河、神海湿地公园等为重点的亲水休闲旅游景区,以西山南山生态公园与生态走廊、清凉山为重点的生态避暑旅游景区。依托我市良好的自然生态,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宜人气候,特色鲜明的农副产品,相对丰富的医疗资源,将生态旅游进一步延伸发展康养旅游,以右玉县为重点着力打造“夏养朔州”康养品牌。三是打造长城旅游品牌。大力推动长城基础设施建设“五大工程”,即长城文明守望工程、长城旅游公路交通工程、长城生态绿化工程、长城沿线乡村环境整治工程和长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打造中国著名的长城文化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

第二,培育“一个主体”,组建朔州市旅游投资集团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组建市级平台公司,形成市场主体框架,培育有动力、有实力,带动体制创新、管理升级、产业转型的龙头型企业。

第三,做好“八项工作”。一是科学编制旅游规划。从旅游战略格局层面着眼做好顶层设计,抓紧谋划,编制朔州市全域旅游规划和长城旅游规划。依托规划,围绕重点景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整合大同、忻州等周边城市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二是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首批11家景区(景点)基本完成“两权分离”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股权化改革,引入专业化管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三是狠抓旅游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2018年,重点抓好总投资58.5亿元的怀仁清凉山冰雪场有限公司新建滑雪场、平鲁下木角乡尉迟恭故里旅游开发、应县南山生态旅游(一期一段)开发项目(吉祥村落)、右玉杀虎口文化旅游区一期建设、右玉县文化旅游开发康养项目、朔城区南邢家河风情小镇等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9.5亿元。同时,实施点对点精准招商,将项目招商、资源推介纳入省市各类会展、招商活动中,主动对接国内知名旅游投资集团,重点推进广武景区、生态右玉、朔州老城以及长城沿线旅游景区开发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四是加快形成“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鼓励每个县(区)打造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0家农业观光休闲点、20户品牌农家乐,建设1-2个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村镇,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程,沿长城旅游公路,精心规划打造凤凰古城、右卫老城、南河种镇、利民古堡等一批特色小镇。联合市农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出台朔州乡村旅游景区标准,进一步规范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五是加快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朔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以长城旅游公路为重点,实施旅游畅通工程。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全年新建、改扩建59座标准化旅游厕所,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旅游形象和旅游发展质量。在朔城区、山阴、右玉等县区分别规划建设1处自驾车房车营地;依托国新能源户外拓展训练项目,改建1处自驾车营地,创造条件打造全国首批自驾游旅游城市,满足日益增长的自驾车游客需求。六是加快推进“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内容,拓展链接,建设完成朔州旅游大数据平台,实现旅游统计、数据分析、发展决策的智能化和科学化。建立完善朔州旅游诚信平台,强化社会监督评价。全网开通入朔游客短信提醒服务,为游客提供贴心周到的差异化服务。七是全方位、立体化、统筹开展旅游推广活动。请进来方面,统筹策划2018年中国朔州首届塞上长城国际旅游节、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文化旅游节、右玉速度赛马大奖赛、朔州老城旅游季、门神旅游节、冰雪旅游季、春节庙会等文化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做到季季有节庆,月月有活动走出去方面,围绕内外长城、右玉精神、绿色生态等品牌,在京津冀、陕蒙豫等主要客源地开展“入校、进站、上车、占屏”等旅游形象宣传和招商引资活动。同时,策划打造一台高水准、高品质的朔州旅游演艺节目。八是依法管理旅游市场,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坚持依法治旅,加大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力度,抓好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打击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黑社”、“黑导”、“黑车”、“黑网站”等非法行为,确保游客出行安全。加大政策激励引导力度,2018,市财政列支5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政府出台《朔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对推动旅游业发展贡献较大的县区,对开展大宗地接旅游业务旅行社,对创A景区、创星饭店、创建省级以上优秀旅行社、旅游名村名镇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以及优秀导游人员、从业人员给予资金奖励。同时,加强对导游人员、乡村旅游人才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倡导文明旅游,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